“海州急报。。”
“淮水大汛,多条支流持续大涨,”
“北岸淮阳县境内,桃源镇到渔沟镇一代,发生多处堤决。。”
“泛滥的河汛,已经已经淹没了楚泗一带。。”
“泗州境内的民众,已经开始向海州、宿州一代逃亡。。”
“真是该死,。。”
我有些烦恼的看着地图上的标识道
“好容易才安生了一些时间。。”
“传我均令,立即撤回涟水一代的数个水营。。”
“并下令他们沿途驱逐、裹挟民众,进入海州安置。。”
“须得火速行事,如果故土难离不肯走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为今之计,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另外在海州境内的沐阳、韩山一代,成立善后处置大营。。”
“专事收容编管外州流亡者,勿使自扰地方。。”
“从青州守捉使名下,速调三个防戍营。。”
“押送一批速食的压缩口粮和罐头南下,”
“顺便协助水营和海州的地方守备团,弹压地方。。”
“勿使流亡成寇,自扰地方。。”
“抽调益都总院部分医官、医师南下协助防疫事宜。。”
“必要时,可行便宜处断之事,以防止瘟疫和时疾。。”
我想了想又道
“让功行判司与参事团联署合计,迅速拿出最合适的人选来,以专务其事。。”
“此外。。”
我又补充道
“从内线的密州、潍州境内抽调兵力,南下加强徐、宿一带防要。。”
“预防因为水漫泛滥,而导致沿淮地方的藩军、胡马,流窜入境肆掠作乱。。”
“至于对岸的楚州一带,那就只能听天由命,各安其命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叹息了几声,终究还是基础尚浅,各种顾及无暇仅能集中投入几个重点方向。因此,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就只能在事到临头了,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事后补救。
这件事也算是给我敲响了警钟,若有余力的话,除了灌溉需要的沟渠河网外,少不了境内几条沿河农业区和人口聚居区的水利堤防,也要进行重新检查和修缮一番。
或者说,最好现在就要抽调人手去排查,这样发现有所疏漏而临时突击补救的话,总比事后面对更严重的后果而难以收拾的好。
我很快就布置下去,让参军团里负责河槽水力的第五组,拿出一个现成的巡查和检测方案来。然后我再次叹息了一声。
在传统的古典农耕时代,正常的社会体系和经济循环,对于天灾人祸之类不可抗力,的抵御能力和承受基础,实在太过于脆弱了,如果没有集体和组织的力量来应对,对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来说,那几乎是覆灭性的连锁反应。
这个过程,往往以某个天灾为源头,由灾祸造成的饥荒和流离;由饥荒饿死无数又引发而起瘟疫横行;缺少管控的瘟疫肆虐,又进一步消减了活口、又将更多的人逼上了逃亡之路;逃亡的人潮又造成了灾荒以外地区的动荡与混乱,将瘟疫的源头扩散到更多的地方去;饥渴交迫的流民,与本地居民的矛盾,又很容易演变成到处抢劫,吃大户式的骚乱;.。
如果处置不当的话,很容易就成为某些野心家的机会,各色流窜于道路的匪类和流民起义,与之伴随而生的地方割据色彩的武装,就自然而然的冒头出来。
于是,扰动天下不安的乱世,在不经意间就到来了,这期间几乎是一发而多面蔓生而起的。
因此,官府所代表的各级政权力量,和宗族所代表的地方自我救济能力,就成了大多数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了,这也是某种存在既合理性。
只要王朝政权体系还算清明畅通的话,就算是通过有限的赈济和暴力机器的封锁,同样可以抑制灾荒带来的连锁反应,而仅仅变成局限一地,饿毙若干的报告数字。
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残酷秩序和强制力,都已经维持不下去了,那作为政权核心的王朝生命周期,也就到了终点。在腐朽臃肿的尸体上,又各路野心家和造反者,角逐出新一代的胜利者,来收拾最终的残局。
经过战乱大幅削减的人口与众多无主的土地,就成为新王朝的奠基者们,重新建立秩序与发展生产,吸取前代教训而革新去弊,缓解社会矛盾的广阔空间和余地。一个新的治乱周期,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