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逆流伐清 > 第六十一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

第六十一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三桂冷笑颌首,却一时没想好如何处置,是请是赶,是抓是杀,他眨着眼睛在思索。

“要请请不来,要躲躲不开。”刘玄初在旁笑道:“王爷身经百战,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岂会怕一个奸细说客?不如传他进来,会他一会。”

方光琛对此也表示赞同,说道:“听他说辞,再作定夺,却是稳妥之法。”

吴三桂见两位谋士都是一样的意见,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令侍卫把来人带上来。

不一会儿,来人便出现在三人面前。须发杂白,神清气爽,飘然不群,一走进来便敲着檀板,手舞足蹈地唱起来,“春催千山秀,花开万里香,玉石祥光满,古人福寿长。”

吴三桂心中警觉,却不动声色,唤人打赏。方光琛和刘玄初也含笑不语,以静制动,只打量着这个老者。

“小老儿虽贫贱,今日却不是为讨赏而来。”老头儿不接赏钱,摇着手说道。

刘玄初嘿嘿一笑,揶揄道:“故弄玄虚。你为何而来,王爷料事如神,岂不知晓?大年初一遇奸细,你倒是会挑时候。”

“小老儿不是奸细——”

“那便是说客了,定是伪宗室所派喽!”方光琛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

“小老儿既不是奸细,亦不是说客。”老头儿不慌不忙地说道:“我闻王爷好士轻财,人有一技之长,即收录无弃。孟尝君有食客三千,鸡鸣狗盗者各有其用。小老儿无能,或又与王爷有缘,是以想在王爷身旁混碗残羹剩饭。”

“银钱酒食不过小事一桩。”吴三桂并未被言辞所动,淡淡地说道:“然本王身在军中,不能收容来历不明之人。你究竟为何而来?所谓与本王有缘,缘从何来?你又有何本领,能有何作为?”

“小老儿姓张名维翰,字广仁,云南大理白人。”张维翰从容镇定,侃侃而谈,“王爷大名妇孺皆知,小人敬慕之至。然传闻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你要为王爷树碑立传?”方光琛猜测着问道。

“非也!”张维翰摇头道:“树碑立传当在盖棺论定之后。小老儿比王爷痴长十岁,只能由后人为王爷立传青史。小老儿此番面见王爷,实是出于一片至诚。若说是说客,小老儿也非人所派,乃是自己要来,为良心而来。也为王爷而来。”

吴三桂仔细观察张维翰,倒觉得意态诚恳,不似作伪,便吩咐看座,又屏退了外人,方才问道:“老先生有何高论。本王洗耳恭听。”

张维翰沉吟了一下,说道:“实不相瞒,小老儿在大理曾与皇明宗室岷殿下有过言谈——”

“是伪宗室。”方光琛纠正道:“窃据一隅,苟延残喘之辈,何敢称皇明?”

“你说他是伪宗室,他说你是汉奸、国贼,恶语相向,有何实际意义?”张维翰不以为意地说道:“王爷气量宏大,请恕小老儿失言之罪。”

“与人论事。必尽其意,剖尽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吴三桂倒显得很沉稳,说道:“先生尽可直言。”

“谢王爷。”张维翰在凳子上弯了弯身子,又故作吞吐之态,“还是不说也罢。若以假话讨好是欺瞒王爷,若以真情相告必招来怒恼,有负春光佳节——”

“先生不必多虑。本王历经人间磨难屈辱,自有面对流言之气度。先生可畅所欲言。”

“既然王爷要听,小老儿便直言相告。只是小人申明在先。人众议论,非我张某见解。”张维翰又留下一个宽宥的理由,方才开口说道:“王爷身经百战,功绩赫赫,是为汉人中之大英雄;岷世子天纵之才,谋深虑远。亦是翘楚人杰。然何汉汉相争,不能相容?王爷以剿平其为己任,岷世子亦定三项大罪,要与王爷不死不休。”

“三项大罪?嘿嘿,不多嘛。且说来听听。”吴三桂的目光阴沉下来,语气不善。

刘玄初皱起眉头,注目于张维翰,示意他住口,但张维翰视若不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其一,国难当头,屈膝事虏;其二,反复无常,三姓家奴;其三,屠戮同胞,数典忘祖。金钱鼠尾、甘为鞑虏奴狗,使千万同胞死于马前刀下,以汉人鲜血换取自身富贵,天下汉人恨不能食肉寝皮……”

“一派胡言。”方光琛大声呵斥,“此乃伪宗室胡诌恶语,你怎敢宣之明目?”

“方学士谓此胡诌恶语,,却不尽然。”张维翰淡淡地说道:“云南妇孺皆云,积毁蚀骨,众唾成河。小老儿一介草民,年过半百,闲云野鹤,周游于穷乡僻壤,又何苦为他人传谣?”

吴三桂的眼神变得冷酷,轻摸着自己的鼻子。三鬼的鼻梁上有一道若隐若现的伤痕,每当他心中不悦或怒发时便有这样的动作。

张维翰见吴三桂轻抚鼻梁,心中顿有所感,说道:“小老儿今日初识王爷,一见您鼻上伤痕,便想起王爷孤胆救父的英勇事迹。万马军中纵横自如,带伤厮杀令敌胆寒,何其英勇、壮烈。王爷当时尚年轻,伤口恢复也好,今伤痕只隐约可见。此乃光荣印记,忠孝明证。”

吴三桂神情稍缓,口中却不无嘲讽地说道:“先生既来,想必是精心准备,要为本王安排日后的戏该如何唱了?”

张维翰拱了拱手,说道:“天下动荡,江山易主,金玉瓦土,瞬息万。功过是非,来日方长。小老儿不必再多言,以免自讨无趣。然今之形势已不同,王爷如何自处,当慎之思之。俗语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万里晴空,何处不可翱翔,何如飞蛾续投夜烛。”

吴三桂眼里闪出了凶光,冷笑着咬牙道:“看来张先生是来教本王如何做人的了?”

“小人不敢。”张维翰脸不变色,微微躬身,说道:“其实王爷心明眼亮,草民只是点破王爷心中犹疑,提醒王爷勿失良机。自‘剃发令’以来,汉人反清浪潮不断,降叛无常。满洲八旗又有几万,加上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亦不过二十余万,如何征服中国如此宽广的地面?滇省周围的封疆大吏、汉官汉将,谁不以王爷马首是瞻?只要王爷重举义旗,将满人逐出中华大地,以前苦衷何劳口舌解释,莫须有的罪名自然亦烟消云散。”

觉人之诈,不形于色;受人之侮,不动于容。方是真英雄。吴三桂突然记起自己常常暗自谨记并遵守的话,强压怒火讥诮道:“本王已三易其主,汝今要与吾指点第四位主子喽?”

不待张维翰回答,吴三桂已经激动地说道:“弘光,隆武,永历?哪个不是奸贼当道,自我倾轧,争权夺利,皆是自取灭亡之辈。”

“王爷误会了。”张维翰再次解释自己的来意,“小老儿绝不是为永历来当说客,实在是敬佩王爷,为王爷谋身后事而来。王爷若举反清义旗,一可拒守一方,静待英主;二可细辨忠奸贤愚,细观天下;三可自成一家,号令天下。只要王爷因势利导,何愁天下人不拥戴您成就千秋功业?”

吴三桂吃了一惊,盯着张维翰出不得声,半晌,才沉声说道:“当今圣上年少英明,宽厚慈善,且精通汉学,是为明主。待天下平定,圣上贯彻满汉一体,开明政治,开科取士,建礼仪之邦,方乃拯救民生最佳之法。”(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