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6章 华盛顿公使忧 唐宁街抉择断(求月

第16章 华盛顿公使忧 唐宁街抉择断(求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6章华盛顿公使忧唐宁街抉择断(求月票!)

华盛顿,马萨诸塞大道上有一片使馆区,全世界各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馆都设在这里,在这里一个使馆接着一个使馆,个个门禁森严。而其中,有一个院落的旗杆上升着米字旗,这里就是英国驻美大使馆,英国驻美大使馆占地很广,有很大的草坪,在萨诸塞大道是各国使馆中最大的一个使馆。

此时,在大使馆那栋建于19世纪初,几乎与华盛顿这座城市同龄的英国大使馆大楼内,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大使,正坐在他的那间办公室之中,翻看着刚刚送来的国会文件,国会的决议文件只让他把眉头紧皱着,脸上全不见一丝轻松之色。

如同这个时代的很多大使一样,哈姆华士同样不是一位职业外交官,他是英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集大成者。1905年受封为北岩勋爵。这位来自爱尔兰的律师家庭出身的报业巨头,是一个不可多见的新闻天才。早在幼年时代,他就给当时的著名杂志《点滴》投稿。17岁那年,正式当上了一家杂志的助理编辑。1888年6月,哈姆华士创办《回答》杂志,大获成功。1894年,他又以极低的代价买进了破产的《新闻晚报》,并使之长期保持世界晚报发行量的最高纪录。1896年,哈姆华士创办了成功的大众化报纸《每日邮报》,这份自命为“忙人的报纸”、“穷人的报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899年发行量突破50万份,成了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1900年,哈姆华士收买《星期快报》。1903年又创办《每日镜报》。1905年收买《观察家报》。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在1908年,哈姆华士又取得了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加上其他众多的地方报、杂志,哈姆华士建立起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报业集团。

哈姆华士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人之一。在英国,他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1905年被赐于贵族称号。在欧战爆发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支持对德战争,并且大胆地揭露弊端,力陈军事改革,成了权倾一时的政治人物。

就在两个月前,他受命为英国驻美国大使,并就任战时对敌宣传总监,主持对德宣传。而他之所以获得这项任命,伦敦的目的就是让其影响美国新闻界,以令美国新闻界倒向英国,从而支持英国。

此时,这么一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刚刚通过的决议,却让哈姆华士这位出色的新闻天才,一时间陷入难以决择之境。

“这些美国乡巴佬!”

尽管在表面上,这份给予中国平等地位的国会决议与英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哈姆华士却深知,这份决议同英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国英国享有的特权、利益远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也正因如此,伦敦才会对中国人提出的《改订新约》持反对立场,甚至拒绝同中国国务院下属的“特别外交委员会”进行接触。

可是现在,这么一份美国的议案,却把英国逼到了一个不得不作出选择的境地,现在的英国并不是十年前的英国,现在的英国需要美国的帮助,需要美国帮助英国赢得这场战争,发生的欧洲的那场战争,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就会结束,反而愈演愈烈,不仅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投入了全部的力量,英国、法国、俄罗斯同样也投入了全部的力量。

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数以千万计的军人在欧洲的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撕杀着,战争因堑壕战陷入疆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士兵死伤于战场上,而在年初时,在海军大臣邱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进而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参与德国方面的战争,同时打通对俄国的运输通道的大战役。

为此英法在在加里波利投入了50万军队,可战争的结果超出了所有的想象,英法联军损失了太多数以十万计的军队,而土耳其的反攻又使战争陷入僵持之中,可以说,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得伦敦意识到,除非英国获得更多的力量,否则这场战争只会在英法俄三国和德、奥、土三国耗尽最后一滴鲜血时才有停战的可能。

也恰因如此,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的使命从两个月前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伦敦对他的要求是确保美国不会加入同盟国、加入德国阵营,而现在却是要促成美国加入协约国家阵营。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通过对美国新闻界的游说,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成功的把德国给“丑化”了,德国是一个侵略的、意欲殖民全世界的国家,而英法俄三国却是在保卫世界的自由,总之,了解美国人心理的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用美国人最喜欢的东西——美国的价值观,去影响美国人,从而达到左右美国政局的目的。

可是现在,美国通过的这一份决议,却把英国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至少把他——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英国拒绝同中国就“改订新约”问题进行结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指责英国“骨子里的殖民主义”,而美国的报界以及亲德人士,必然以此大做文章,一但发生这种事情,前期形成的有利局面立即就会化成泡影。

“一个对待盟国,尚不改殖民心态的国家,有什么资格高喊着保卫自由、保卫世界,他们所保卫的不过只是不列颠的殖民地,他们的所希望的不过是诱骗美国的民众,为不列颠的殖民帝国而战,至于自由,从来不要英国人的考虑之中!”

稍微思索一二,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的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些亲德人士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美国人或许说着英语,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对英国并没有多少好感,正像他接触的一些美国人一样。

我的祖父教会了我什么?第一,说英语,第二讨厌英国人!

虽然同为英语国家,但是在历史上,英国从没有给美国人留下什么好印象,独立战争前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之后英美准战争时火烧白宫,再到南北战争时,英国对南方联邦的支持,仅从历史上看,美国人的确有讨厌英国人的理由,如果现在,那些亲德人士再用中国作为证明,以证明英国的目的不过是保卫殖民地,美国参战流血却是为保卫英国的殖民地的话,那么美国就决不会卷入这场战争。

如果德国人再进一步推波助澜的话……

沉思着,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的心中尽是对未来的忧虑,终于,放下国会决议之后,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拿起了桌上的钢笔,开始动手给首相写起了信。

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内,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用手指神经质地轻轻敲着他面前的书桌。他显得疲惫而烦恼,事实上,阿斯奎斯真的非常疲惫,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几乎每天,他会产生筋疲力尽的感觉,而在个人爱好上他非常贪杯。可是,没有任何理由喜欢他的博纳?劳却说:“阿斯奎斯酒醉后发表的讲话,比我们头脑清醒时将的还好。”,但是战争却是另一回事。

战争需要完全不同的政府,他只能抱有一个目的,其它的一切政策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这一目的;战争要求大臣们首先是行政家,然后才是政治家。一位战时的首相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精力。他不会因为竞选失败而遭到谴责,但会因一次战斗的失利而遭到谴责。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失败,最后导致了自由党政府被一个联合政府所取代。可以这么说,加里波利之战是丘吉尔的战役,也许是吧,可是阿斯奎斯是首相,实际上是总司令,负责任命人选,因此,也承担他的手下一位将军的过失。使事情更糟的是,阿斯奎斯不相信丘吉尔的判断。

在法国一次战役失利的将军们把失败归咎于炮弹不够;不过,在有些时候,过多的炮弹同样可以造就军事上的失败。但是,其时,报界对大臣进行了指责,首先是非难阿斯奎斯。报界宣传中充满了怨恨和恶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然而它也报道了一些实情;阿斯奎斯正变的衰老,他有时疲惫不堪,他又在酗酒-----虽然,据说他从来没有醉倒影响他的判断力的程度。这是他的敌人死死抓住不放的一个事实。他不能够以足以狂热投身于战争,也无心在政治上勾心斗角。他对保守党领袖博纳?劳的才能和声望也不大看得上。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前面:征兵问题,阿斯奎斯夸大了公众对此项法案的不满情绪,可以说,现在的阿斯奎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现在,却又有一个新的危机摆到了他的面前。

突然,在沉默良久之后,阿斯奎斯还是把终止的话题继续谈下去。

“我不明白,”

他看着眼前的格雷伯爵,这位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

“你真正的意思是远东的情况并不那么绝望?”

“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绝望,对于中国而言,他们还未曾想象过使用强力手段,收回他们的海关,废除与各国的条约,从他们选择改订新约这一过程来看,他们还是承认了“条约必须遵守”,这意味着,在某很大程度上,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勇气!”

此时格雷的语气中略带着一丝轻蔑之意,对于中国他总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在他看来,中国的陆军航空队之所以能重创甚至全歼日本海军,根本是得益于那次革命性的突然打击,而日本陆军的失败,正是海军的失败造成的,这与中国陆军的战斗力高下并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即便如此,全世界依然还是被中**队炫目的战绩给惊呆了,法国陆军把中国陆军视为救世主,他们在中国派兵的问题上作出了很大的妥协,在巴黎人们都在谈论着当“坚忍的中**队出现在堑壕的时候,整个战争都会被改变”,在法国人看来,中**队将在法国重现东方式的英勇与东方式的坚忍,而这恰是保卫战线所必须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将有数以十万计的法国人不用再流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