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63章 意外收获

第163章 意外收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63章意外收获(第二更!求月票!)

“生丝,生丝实为我国之最大宗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值折关平两过七千万两”

的一句话,让穆湘玥的眉头微微一皱,虽说出身棉织世家,可对于生丝,他却根本就是一个外行,更不知生丝于中国出口的重要性。

“董事长、穆湘玥经理,按海关的统计数字,去年我国进口总值为关平两,出口值为关平两,入超达而去年我国出口生丝达八万公担之多,因生丝价值上涨,市值达近一万万两之巨,正可谓一船丝运出,一船白银归,生丝几占我国出口之半壁江山,若我国生丝业为人造丝冲击,影响生丝出口,只怕……”

在方之玉提及生丝对中国的重要性时,李子诚只是用手指轻击着椅子扶手思考着他到的这个问题,这是自少年时以来养成的习惯,在思考的同时,李子诚又认真地听着。

“董事长,咱们的人造丝铺天盖地的涌向市场,冲垮中国生丝业时,只怕日本生丝商还真要好好谢谢咱们,毕竟咱们两年功夫就完成了他们几十年而无法达成之事”

日本?

这两字只让李子诚眉头微微一跳,之前自己是不知道生丝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请他来给自己和藕初上上课,先前只以为生丝很重要,可却没想到还有日本的关系。

“和日本有什么关系吗?”

看了看方之玉的脸,李子诚认真的问道。

“董事长,中国生丝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而日本生丝输出在上世世纪五十年代,在世界生丝贸易中还几乎是空白的。50余年前,日本横滨开港,甲州岛始有六捆生丝出售给意大利。四十年前日本生丝方在世界生丝市场上初露头角。36年前,世界生丝产额不足十六万公担,是年中国输出生丝即占半数之上担,而同年日本输出仅及世界产额尚不足一成左右。”

祖籍广东生丝业中心顺德的方之玉当年若非机缘巧合,恐怕也不会学习人生丝,对于中日两国生丝业,家中开办丝厂的他可以说是颇为了解。

“为与我国竞争,日本在本国加速发展蚕丝生产中,用心改进丝质,把大批丝质优良的生丝涌进国际市场,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便不摧自垮。日本为了实现它的预谋,自三十年起,便专心改进丝质,引入欧洲新式手工或机器缫丝设备,日本生丝产量增加的比率便逐年上升,至十年前这些年代里,生丝产量逐年大幅度上升,生丝出口成倍增长。仅以三十多年时间迅猛发展,生丝输出即赶上并超过了中国生丝输出量,准确地说,即在六年前,日本生丝输出超过了中国。不过,日本要想在国际市场,主要指欧洲市场,日本生丝排挤掉中国生丝也并不顺利,一是,经十余年蚕种改进,中国出口的厂丝,质量并不低于日本生丝,二是自十余年前,欧洲丝织工业率逐年发达,所需生丝原料也与年俱增。日丝在欧洲市场上虽急剧排挤中国生丝,现在的总的市场形势是求过于供,中国生丝和丝织物在欧洲市场上素有浑厚的历史基础,从贸易市场到消费者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信誉,日本丝商施展的各种阴谋伎俩均未如愿得逞。”

但提及这一切,方之玉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庆幸之色,对生丝业的了解,使得他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一但市场饱和,中国生丝势必会在国际市场遭受日本生丝的排挤。

“董事长,自三十年前,日本缫丝业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农村养蚕也逐步形成日本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体系。日本为了实现富强,对于积累资金有巨大力量的蚕丝业生产已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先天不足的日本,由于国内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不得不广找出路。因为促使生丝出口贸易已关系到日本未来的发展命脉,所以,日本才会几乎以倾国力量大事展开对栽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着手改良,生丝输出也与年俱增。”

话至此处,方之玉摇摇头,随后又一声叹息。

“生丝业,日人知其大利所在,因而努力生产,大量供给,但终以日丝品质究不若华丝可比。故日丝仅能作普通品之用,至高级织物则仍以华丝为佳,但日人却大力改良并增加生产,以迄求品质数量均过华丝。日丝欲挤占华丝欧美市场……”

他的话却引得李子诚和穆湘玥两人同样是一阵忧虑,或许对于生丝业,两人都不了解,但两人却清楚的知道,科技从来都是第一生产力,以举国之力发展生丝业的日本,现在产量上超过中国,他日质量上超过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沉默着,李子诚反复在心下思索着的每一句话,一船丝出,一船银归,无论如何,廉价的人造丝都无法与之相比,而更为重要是……关系到日本未来的发展命脉

“程远,你的意思是,生丝业对于日本而言非常重要?”

“董事长,和我国相同生丝是日本最大的出口产品,正是生丝出口,给日本换回了打赢对马海战的军舰,还有大量的机器,正是生丝支撑着日本的贸易,为日本换来源源不断的金银,这才使得日本能够发展本国工业”

生丝

看似不起眼的生丝竟然……这是日本的命脉眼前一亮,李子诚慢声细语的问道。

“那发展生丝业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在方之玉的介绍下,李子诚还真有了投资生丝业的想法。

“董事长,十几年前,有德人任海关税务司名苦拉英互稀氏,曾上书清政府,请于各省会力图蚕业教育行政,改良养蚕制丝,教唆子弟,分布各州县,以促蚕业发达,为富国要政,不过清政府并未理会,其实,生丝质量的改进是由于技术以及缫丝工艺的机械化,前者,早在十六年前,我国即开始设立蚕学馆,而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先后设立的蚕业学校,而民国后,因政府要求和生产需要,各省纷纷创办蚕业学校和蚕科,在蚕种上,我国蚕种优于日本,既改良也是为增加产量,而最为重要的是缫丝工艺,厂丝质量远优于作坊丝……”

听着方之玉的介绍,李子诚只是不时的点着头,最后问到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

“去年咱们中国生产多少生丝?”

“嗯……可能,差不多应该有二十五万公担样子”

“日本呢?”

“十五万公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