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04章 列车浮想(拜大年!)

第104章 列车浮想(拜大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先生,你刚刚回国,许是不知德华之名,德华大学为中德合办之大大学,德国当局对工艺科尤其重视,工科教学现在更是甚至成为德华大学的主要特色。而且与国内大学不同,青岛德占当局办学所聘请教授皆为德国一流教授、学者,其中有不乏著名的德国科学家应聘前来执教。”

孙凌连忙解释了起来。

“对,像那个康拉德?克诺普,那可是全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对,还有……”

接连二连三的这些学生道出一个个李子诚不甚熟悉的名字,但看着他们提起这些名字时的景仰之色,任谁都能猜出来,这些人无不是知名学者、教授。

这、这可能吗?

在中国什么时候有这么所大学?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后来德华大学消失了?如果没消失的话,李子诚完全可以想象,在百年之后,在青岛应该还有一座德华大学才对,这可是亚洲第一等的工科学校。

当李子诚在心底冒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却听到孙凌又继续说道。

“若是说德华大学那点最好,怕就是对外语教学也特别重视,尤其是德语教学。我们要去报考的预科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德文,目的是打下坚实的德语基础,德文较差的学生要先进德文速成班培训一年。因为在德华高等科则全部由德国教师用德语授课。德华大学开学后不久,就因名师教学和外语教学而名振中国,甚至许多日本人亦想报考,不过,这所学校只招中国学生,所以他们也就是想想,到该校学习同留学德国一等工科学校无异,无不争相报名,结果全国各地往德华求学者年年激增,以至于德华苦于接收。”

说到这,孙凌又是一叹,面上露出一些苦色。

“今年德华招生不过百人,可,”

脸上浮现些许苦色的孙凌,这会到是涌起些许自信之色。

“虽说近百人方有一人考入德华,然我已抱定决心,今年不成,明年仍可报考,明年……”

瞧着孙凌那股不考德华不罢休的神色,李子诚倒是一愣,这所大学未来也忒……不待感叹,先前孙凌说的“名师教学、外语教学”便在脑中再次浮现。

“孙凌,你是说,德华上课,都是用德语教学?”

孙凌点点头,不用德语,难不成用英语?

“德华大学是工科学校?”

又是一个问题从李子诚口中道出来。

“当然是工科学校,德华大学是咱们这么叫他,正式的名称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专事工科”

工科,德语

瞬间,李子诚整个人便陷入狂喜之中,工科,德语,这一下,可不就把一直以来困绕自己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嘛

这德华大学根本就是给自己准备的啊自己现在不正愁着没有德语人才吗?准确的来说是懂得德语尤其是工科专业德语的人才帮自己翻译那些近两百桶,数以千万份的技术资料。

“这德华办了几年了?”

抬头看着孙凌,李子诚认真的问道,不管德华办了几年,自己都得想办法从德华挖一批人过来,建自己的科技情报研究所,只有把这个研究所办起来,把那些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自己的连云港才能实现爆炸式发展,而不像现在这样,亦步亦趋稳进式发展,这种稳进看似稳妥,可事实上,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时间上的压力太大,自己必须要抢在一战前,搭好架子,只有如此,才能利用一战,充分发展自己。

“嗯……”

沉思片刻,孙凌才回答道。

“是宣统元年,也就是四年前方才开办,去年之前,都是满清政府选送,今年是德华大学第一次自主招生,要不然,全国也不会有上万人报考德华”

“可不是嘛,若不是今年德华自主招生,你我又岂有机会报考德华”

在周围的青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德华的时候,李子诚却陷入沉默之中,四年,四年,德国的本科学制是三年,若是再包括一年预科的德语学习,四年,四年正好毕业一期学生,现在是10月初,若是自己能……

突然,李子诚眼前一亮,猛的一下站起来来,不顾孙凌、刘子云等人的惊异。

“对不住,那边还有点事,一会再聊”

说罢,李子诚便神色匆匆的离开车厢,而张文政则是亦步亦趋跟在董事长身后。

“文政,下一个车站什么时候到?”

人刚出车厢,李子诚便头也不回的问道张文政,如果所料不差的话,他那肯定有列车到站时刻表。

“嗯,”

张文政看一下手表,列车时刻表早就记在了他的脑子里,之所以从众人中成为董事长的秘书,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好。

“如果准点的话,差不多还有半个小时”

“现在起草一封电报,车一靠站,你就给穆经理发过去,要快,别耽误了”。.。

更多到,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