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读小说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处燕山余脉与太行山的交会处,是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通向西北的门户。这一带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关隘重叠。从南口经居庸关西行至宣化、张家口,为一狭长、南北多山的盆地。盆地之内,有平绥铁路横贯其中,并有公路相辅行,形成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交通干线。

南口的南北两侧,又是筑在高山脊背的内外长城,山上仅有羊肠小道可供穿行。从地势上看,南口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天险之地。该地素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称谓,也是历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当初冯玉祥的西北军就是凭借南口地利,才以弱势兵力对抗绝对强势的直奉联军4个月之久,致使直奉联军控制的南方数省兵力空虚,给北伐军创造了良机。

事实上,南口位置重要性的彰显,却是得益于清末京张铁路的修通。在清末之前,南口的位置虽然也重要,但比起临近的自古就兵戈不断的居庸关,却要差上不少。但当京张铁路修通,并逐渐扩建成京绥铁路,最终又延长至包头后,南口就成为绥、晋、察三地向东通向华北平原,乃至出海口的门户,其重要性益发突出。

眼下平津抗战已经失败,日军已经占领了北平。但只要中国军队守住了南口,便能阻却日军占领察哈尔,进而分兵晋、绥的图谋,从而保卫察、晋、绥三省不为兵燹所及。

对于占领平津后日军下一步的攻击方向,不仅西北有明确判断,南京当局和中共也有清醒认识。由于日军重武器多,机械化程度高,对后勤的依赖性强,日军的攻击方向肯定会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线推进。否则,若没有铁路运输上的便利,单靠华北那远未完善的公路网,是无法给几十万日军及时提供后勤补给的。

实际上,在平津战事尚未全面开打前,7月24日,老蒋就给驻扎在绥远东部的第13军汤恩伯部下令,要求该部立即挺进南口、居庸关一线,以便随时增援平津。

在老蒋看来,南口到北平只有45公里,这样的距离哪怕是步兵突击,一昼夜也完全可以推进到北平。若汤恩伯部能掌握南口,那不但可随时前出北平方向打击那里的日军,也能有效震慑宋哲元等人,使其不至于私下和日本人乱来。万一就是平津真个失陷了,有唐恩伯部这么一支大军盘踞在南口,那就如同在日军的侧后插上了一把可以随时对其放血的尖刀,可随时威胁到北平以及平汉、津浦铁路的北端。

在不解决南口中国军队之前,日军绝对无法西进察、晋、绥,也无法安心向南推进。而凭借南口有利地势,再辅以构筑工事,哪怕日军有空中、地面重火力上的优势,中国军队也至少可牵制同等规模的日军而只要能在南口对日军牵制上4个月,在北方冬季到来后,日军的攻击将更加困难,那华北战事就可以拖延到明年开春之后。鲁、晋、察、绥等华北省份,乃至南京当局也都能因此获得更长的备战。

老蒋和南京当局高参们的谋划,确实当得起“出色”二字,但在落实上却遇到了麻烦。因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的阻挠,老蒋等人的妙想几乎完全落在了空处

7月24日,13军所属89师参谋长吴绍周奉命赶到张家口刘汝明处,与其交涉,希望刘能允许13军开赴南口。

“南口只不过曾有日军小队骑兵活动罢了,已被我部驻守当地部队击退。我部防区自应由我部负责,可不敢劳动贵军大驾,千里奔波去为我们防守门户。”对吴绍周所提请求,刘汝明一口回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